负极材料龙头杉杉股份上半年业绩大幅好转海通众合。
7月14日,杉杉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预计1.6亿至2.4亿元,同比大增810.41%至1265.61%;扣非净利润1.3亿至1.95亿元,同比增幅443.79%至715.68%。
此外,母公司财务费用和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等参股企业的亏损,预计影响损益-15,000 万元至-17,000 万元。
这意味着,若剔除该部分影响,主营板块利润表现将更为亮眼。
在新能源产业链承压下,公司业绩逆势增长,负极材料与偏光片两大核心业务合计贡献净利润3.5亿至4.5亿元,成盈利关键。
杉杉作为国内最早进入锂电材料领域的企业之一,深耕人造石墨技术路线,其球化处理、石墨化工艺能力在行业中长期保持领先。尽管2023年行业内普遍承压,但杉杉凭借自身在成本控制与客户结构上的优势,已率先完成调整并重回增长通道。
随着2024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触底回升海通众合,叠加储能领域放量需求,负极材料价格与出货双双回暖。
今年上半年头部厂家订单量普遍向好,部分厂家甚至出现订单外溢情况;企业间价格战情况也有所改善,同时,原材料价格的下滑使得负极材料的生产成本显著减少,对企业的毛利率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
杉杉股份上半年在人造石墨领域表现抢眼,出货量稳居行业前列,占负极行业总出货量的21%。Q2单季出货显著增长,环比一季度提升超40%。
客户端,杉杉作为全球负极出货量前三的企业,与全球头部客户深度合作,绑定宁德时代、比亚迪、LG等主流电池厂,快充产品导入特斯拉、宝马等车企供应链。
产能方面, 内蒙古、四川、云南三大基地总规划产能达60万吨,其中云南杉杉30万吨项目为全球单体最大负极一体化基地,覆盖磨粉、石墨化、碳化等全工序,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闭环生产。
海外市场上,规划芬兰10万吨负极基地,贴近欧洲客户;联合摩洛哥企业开发天然石墨项目,应对欧美本土化供应链要求。
公司在包头、包头二期、四川眉山等地建设的石墨化及加工产能陆续达产,为其在2025年上半年夯实了充足的产能基础海通众合,并进一步拉低单位成本。
在负极材料生产中,目前石墨化环节占据约36%的生产成本。杉杉股份通过技术创新降本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杉杉股份自主研发新型固定式坩埚炉工艺,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连续石墨化技术进入合作开发阶段,进一步降低能耗。
坩埚炉石墨化的品质提升和降本优化,为公司的高端产品提供高品质保障,是公司产品交付的基石,目前四川坩埚炉的实际产能达到15万吨。
随着云南石墨化炉的顺利投产,公司的石墨化工艺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产能进一步增加使得杉杉的石墨化自主能力进一步加强。
在负极材料方面,杉杉股份目前还在通过迭代创新产品进一步拓展客户。其高能量密度6C超充动力用负极材料,已供应国内头部客户;数码用6C+极限快充负极材料,已供应数码电池行业头部客户。
随着半固态/固态电池的加速发展,与之对应的硅基负极材料的市场空间也在加速打开。
在该领域,杉杉股份自主开发了硅碳负极均相沉积技术,材料循环稳定性与倍率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截至去年年底,杉杉股份宁波硅基负极产线已具备量产能力,高压实、长循环新型硅碳负极产品实现量产,已通过海内外头部客户的认证并实现批量交付。
偏光片业务为另一增长支柱。2020年收购LG化学相关资产后,实现技术跃升,布局10条前段生产线,超宽幅产线国内领先,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2024年全球市占率居前四,向高端领域拓展,部分产品替代日韩出口,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稳升。
尽管目前杉杉股份的控股股东杉杉集团正处于破产重整状态,但杉杉股份多次强调其业务经营独立未受影响。接下来,杉杉股份能否维持业绩高增,将取决于其在高端化产品布局、海外客户开拓以及风险控制方面的综合执行力。
海通众合
至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